夏威夷

  • View More
    夏威夷

    【文化慶典】13th太平洋藝術節 - 在太平洋的黎明,與家人們再次相遇

    時間:2024年6月6日(四)
    地點: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
    攝影:曾芷婕Siko Lafin 、劉芸汝Sawmah Panay
    文字:鐘珮芸Panay Maisang、黃頌恩Siyo Raway

    八小時的長途飛行,如同黑夜迎來白晝,也如同我們經歷重重挑戰後,終將迎來嶄新的黎明。這是一場暌違八年的盛會,當開幕的鐘聲響起,來自太平洋各個島國的原住民族如同散落在珍珠般匯聚一堂,二十七個國家代表以最誠摯的敬意迎接彼此,而熱情的夏威夷則展現了最崇高的待客之道,一幅家人們團聚的壯麗景象,在太平洋的中心,綻放出蓬勃的文化活力。

    族人們的重逢,如同太平洋的海水,將曾經短暫相遇的緣分,藉由文化的洋流再次牽引。在熙攘的人群中,我們驚喜地遇見了闊別已久的帛琉家人:帛琉當地人力資源、文化、觀光暨發展部(HRCTD)的秘書姐姐 Miriam,她可愛的女兒 Moana,以及博學的歷史部門主管 Uncle Demal。那份重逢的喜悅,化作眼眶中閃爍的淚光,交織著共同經歷的帛琉歲月,溫暖而深刻。

    更令人欣喜的是,我們也與來自台灣的家人們再次相遇:如同一盞明燈引領文化傳承的阿努·卡力亭·沙力朋安老師,以天籟之聲感動人心的舞思愛.羔露老師,以及始終奔走於文化復興之路的亞榮隆·撒可努老師。還有在各原住民族領域默默耕耘的努瑪家人們,原住民族委員會的林俞劭 Nawmi,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的彼霖.伊得 Piling Itey,原住民族電視台充滿熱忱的徐薇 Ranaw 和陳鵬飛 Aras,以及用影像記錄文化之美的橘色月亮文化工作室的洪雅芬 Dauwan,和以肢體演繹古老靈魂的原舞者 曾逸豪 Ukan。

    紐西蘭家人的分享,如同點亮未來的一盞燈:「每個太平洋民族都是至關重要的開端,去共同建構發展原住民族自身的藝術、科技、教育……」,這份共同的願景,如同強大的力量,凝聚著所有家人,攜手創造太平洋島國更加美好的未來。

    這僅僅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序幕,我們滿懷期待,迎接接下來這段未完的精彩旅程。
  • View More
    夏威夷

    【文化慶典】13th太平洋藝術節 - 一艘木舟,牽起台灣與太平洋的古老記憶

    時間:2024年6月8日(六)
    地點:維基基海灘、Kualoa Regional Park
    攝影:曾芷婕Siko Lafin 、劉芸汝Sawmah Panay
    文字:王雅馨Kaljuy Vaviluljan 、黃頌恩Siyo Raway

    在太平洋的暖陽下,一場意義非凡的贈船儀式,在台東獵人學校與夏威夷 Kimokeo 基金會之間溫馨展開。這份情誼的牽線人,是深受敬愛的 Uncle K(Kimokeo Kapahulehua)與獵人學校的創辦人亞榮隆.撒可努老師。多年來,他們以航海知識、木雕藝術為橋樑,細膩地維繫著台灣與太平洋島嶼之間的情感紐帶。

    如今,這份連結開出了豐碩的果實——一艘以排灣族精湛木雕工藝換取的傳統木舟。在 Uncle K 的眼中,這不僅是一艘船,更是一份歷史的溯源:「船隻的技術是從台灣傳來的,之前我們贈予台灣的是船槳,現在他們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船,也將重新啟航,發展屬於自己的航海文化。」

    撒可努老師的言語中,則充滿了對文化復興的期盼:「能從陸地航行到海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重新找回自身經驗的深刻過程…這一刻,是情感與文化的珍貴連結。」(引自原住民族電視台記者 陳鵬飛的報導)

    台灣,這座屹立於太平洋之中的美麗島嶼,不僅是群島中的重要一員,更是南島語族語言與文化的起源地之一。透過與太平洋島國真誠的交流,我們內心深處那份對傳統航海文化的熱情,再次被熱烈點燃。

    循著先祖航行的足跡,我們來到了 Kualoa Regional Park,參與一年一度的 Waʻa Community Day。「Waʻa」在夏威夷語中,意指乘風破浪的傳統支架大洋舟。這個特別的日子,如同一個盛大的海上家庭聚會,各島嶼的航海家們乘著各自獨特的木舟,相聚在夏威夷,共同打造出一座充滿智慧與溫情的「航海村」。在這裡,造船的技藝、古老的編織、精準的航海術、神秘的觀星知識、悠揚的歌謠與熱情的舞蹈,如同珍貴的寶藏般被分享與傳承。

    在航海村中,我們幸運地與學長李政政相遇,他熱心地為我們解開了航海村的奧秘,並指引我們辨識不同島嶼的船隻。他更介紹了 Nā Kālai Waʻa 這個令人敬佩的組織。

    Nā Kālai Waʻa,一個以木舟航行為核心的組織,致力於將傳統的航海文化與現代教育創新地結合,為下一代創造優質的學習環境,並促進社區的永續發展。他們深信,無論年齡與性別,每個人都能學習與海洋共生的技能與知識。每一艘木舟,都擁有一個來自星辰的名字,如同 Makali'i、Hokule'a,它們不僅守護著航行的安全,更時刻提醒著夏威夷人,不忘仰望星空,專注於前行的方向。

    在航海村,我們與來自大溪地的航海家們 тепло обменялись 文化。他們教導我們一首古老的歌謠,吟唱著銘記星辰之名的重要性,如同他們的祖先一般,敬畏並珍視這片浩瀚的星空,指引著大溪地人世代航行於無垠的大海。我們也以自己族群的歌謠作為回應,歌聲、舞蹈、鼓聲與琴音交織,此刻的我們,如同久別重逢的家人,沉浸在分享與同樂的溫馨氛圍之中。

    浩瀚的大海與璀璨的星辰,是先祖留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一張指引著未來方向與回家之路的永恆地圖。
  • View More
    夏威夷

    【文化工作坊】13th太平洋藝術節 - 在排灣琉璃的光芒中,看見「你配得擁有」的力量

    時間:2024年6月10日(一)
    地點:Bishop Museum 畢夏普博物館
    攝影:曾芷婕Siko Lafin、劉芸汝Sawmah Panay
    文字:慕里諾恩•達里拉旦Mulinung Taliladang、魏瓊玉Dongi Putal、黃頌恩Siyo Raway

    在排灣族的文化中,琉璃珠「quata」不僅是世代相傳的珍寶,更是婚禮中不可或缺的信物,它承載著持有者的身份、地位與無上的尊重。每一顆琉璃珠,都因其獨特的色彩與紋樣,流傳著古老的神話與美麗的名字,這些神話賦予了琉璃珠生命,使其成為神聖意義的載體。

    卡塔文化工作室的林秀慧工藝師,以溫柔而堅定的語氣,向我們揭示了琉璃珠更深層次的意涵:「孩子生來就是一顆顆渾然天成的琉璃珠,每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都如同琉璃般晶瑩剔透、獨一無二。隨著成長的足跡,長輩們會根據孩子在不同階段所 অর্জন 的成就,賜予他們不同寓意的琉璃珠。於是,一個人生命的色彩,便藉由身上配戴的琉璃珠來展現,每一顆珠子,都鐫刻著成長的印記與學習的勳章。」

    這番話語,如同撥開迷霧的光芒,照亮了琉璃珠所蘊含的核心價值——「你配得與擁有!」這不僅是對個人價值的肯定,更是對生命潛能的期許。每一顆被珍藏的琉璃珠,都在無聲地訴說著:你因你的努力、你的成長、你的獨特,而值得擁有這份美麗與榮耀。

    我們衷心感謝台東縣政府,以及卡塔文化工作室的林秀慧工藝師與洪雅芬工藝師,慷慨地分享這份深厚的文化意涵。透過她們的講解,我們得以領略排灣族人對生命、成長與價值的深刻理解。而今天,我們也因這份豐盛的文化學習,而感到自身也「配得擁有」這份知識與感動。
  • View More
    夏威夷

    【機構參訪】13th太平洋藝術節 - 在畢夏普博物館,觸摸夏威夷的靈魂

    時間:2024年6月10日(一)
    地點:Bishop Museum 畢夏普博物館
    攝影:曾芷婕Siko Lafin、劉芸汝Sawmah Panay
    文字: 黃頌恩Siyo Raway

    走進莊嚴的畢夏普博物館,如同踏入一座承載著時光記憶的寶庫。這座由卡美哈美哈王朝最後一位公主 Bernice Pauahi Bishop 創立的殿堂,依循嚴謹的科學分類,收藏著超過兩千五百萬件珍貴的藏品,涵蓋了夏威夷的自然、文化與歷史,彷彿一部立體的百科全書,向世人娓娓道來這片土地的故事。

    博物館中,關於夏威夷傳統建築的細膩介紹,以及栩栩如生的雕刻人像與神祇,深深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這些雕刻不僅是精美的藝術品,更與夏威夷人的生活環境緊密相連。掌管豐收與和平的羅諾(Lono)、守護水源潔淨的摩歐(Mo‘o)、以及掌控火山、雷電與風暴的佩蕾(Pele),這些神祇的存在,無不展現著夏威夷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與依賴,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

    其中,一尊神秘而令人難忘的神像—(ki’i),更是引發了我們深深的好奇。據說,這尊神像在很久以前被一位夏威夷人從土地中挖掘出來,並於 1906 年來到博物館安家。奇妙的是,這尊神像彷彿愛上了這裡的空間,任憑何人也無法將其移動,它似乎決心守護這片土地與人民。這也讓我們感受到,在夏威夷人的心中,神祇也充滿著人性,為了守護與愛戴他們而存在。

    夏威夷人運用智慧與巧思,發展出各式各樣的生活器具、悅耳的樂器、堅固的傳統船隻、精密的航海工具,以及精美的織品與飾品。這些設計的靈感皆源於他們所處的環境。而貴族象徵的羽撢,更是令人驚嘆的工藝傑作。那珍貴的黃色羽毛,取自於全身漆黑卻僅有幾根黃羽的夏威夷吸蜜鳥(Mamo)。在過去,只有皇室貴族才能佩戴這樣的羽撢,它象徵著無上的榮耀與崇高的地位。

    在博物館的開幕式中,我們還見到了各國贈送的獨特禮物——Pū‘olo,那是以朱蕉葉精心包裹的傳統送禮方式。博物館內詳盡地解說了各種器具的使用方法及其背後的歷史淵源,讓我們對這些傳統工藝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與由衷的敬佩。

    博物館的三層展館,如同引領我們穿越夏威夷的時光隧道。一樓生動地呈現了傳統夏威夷人的生活樣貌與古老傳說;二樓則聚焦於精湛的航海技術與相關器具;三樓則詳述了夏威夷王室的變革以及殖民的歷史進程。所有詳盡的說明,都彷彿讓我們親身參與了這個族群歷史變遷的每一個重要時刻。

    畢夏普博物館,不僅僅是一座博物館,更是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樑。它讓我們在現代生活中,依然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脈動與力量。透過這次深刻的參觀,我們對夏威夷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風光,而是深入到了其豐富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人與自然之間那份珍貴的連結。
  • View More 487092005_1069405135211554_3537315070005163197_n.jpg
    夏威夷

    【樂舞交流】13th太平洋藝術節 - 在Honolulu,與太平洋共舞心靈

    時間:2024年6月8日(六)
    地點:卡卡科KAKAʻAKO
    攝影:曾芷婕Siko Lafin 、劉芸汝Sawmah Panay
    文字:林偉恩Kui Karesengan、黃頌恩Siyo Raway

           

        

    在熱鬧喧囂的火奴魯魯夜晚市集,一場匯聚六個太平洋島國——夏威夷、美屬薩摩亞、托克勞群島、庫克群島、帛琉、東加——的文化慶典,點亮了夏威夷的夜空。傳統的樂音與熱情的舞步交織,將不同島嶼的文化精髓,溫暖地傳遞到每一位參與者的心中。

    庫克群島的展演,如同展開一幅生動的畫卷。舞者們巧妙地運用臀部、腿部以及豐富的手勢,訴說著古老的故事,描繪著海洋的壯闊、花鳥的芬芳,以及家人之間溫暖的愛語。舞台上,十餘種打擊樂器如 Pate Taki、Pate Tangarongaro、Pa’u mango 等,齊聲奏響,節奏鮮明而充滿活力。一位表演者分享道,她的妹妹與弟弟也一同在樂隊中演奏,那份如同家人般的緊密情感,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共舞、歡唱、同樂的氛圍,如同溫柔的浪潮,浸潤著夜晚市集中每一顆渴望交流的心。

    當帛琉的音樂響起,整個廣場彷彿瞬間轉換了時空。歌手 Kendall Titiml 與 Elei Titiml 以他們充滿感染力的歌聲,帶領大家沉浸在帛琉的音樂世界裡。熟悉的旋律,動人的新創歌曲,都牽動著在場每一位帛琉遊子的心。許多在夏威夷的帛琉家人們紛紛湧向舞台前,以歌聲和舞步表達著對家鄉的熱愛與支持,那份如同過節般的歡快與輕鬆,也深深感染了我們。在那一刻,我們與現場的所有人手牽著手,跳躍著,沉浸在這份跨越地域、共享團聚的喜悅之中。

    能夠在火奴魯魯的市集廣場,如此近距離地體驗到不同太平洋島嶼族群的文化魅力,對我們以及每一位在場的朋友來說,都是一次無比珍貴而難忘的經歷。那份真摯的情感、熱情的舞步、以及充滿生命力的音樂,都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記憶中。
  • View More
    夏威夷

    【樂舞交流】13th太平洋藝術節 - 臺灣原住民族的生命樂章,響徹【Nā Hana Pākuʻi】

    時間:2024年6月12日(三)
    地點:Hawai'i Convention Center夏威夷會議中心
    攝影:曾芷婕Siko Lafin、劉芸汝Sawmah Panay
    文字:黃頌恩Siyo Raway、林偉恩 Kui Karesengan

        

        

       

    在太平洋藝術節充滿創意與活力的藝術村【Nā Hana Pākuʻi】,我們的團隊有幸站上台灣展館前的自由舞台,以一場真摯而熱情的樂舞交流分享,向世界展現臺灣原住民的文化魅力。

    當聚光燈灑落,我們首先向來自各地的朋友介紹團隊的組成與多元的族群分布,每一位成員都承載著獨特的文化印記。隨後,悠揚的旋律響起,我們帶來了排灣族的古老歌謠「lipagaw」。這是一首充滿力量的歌曲,如同古老的叮嚀,激勵著彼此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勇敢前行,永不放棄。

    緊接著,魯凱族的古謠「lalrualrumedhane」溫柔地流淌而出。這是一首感恩的旋律,感謝上天賜予我們如此珍貴的舞台,得以與來自不同文化的朋友分享彼此的故事與熱情。兩首古老的歌謠,在木吉他與非洲鼓的現代編織下,碰撞出嶄新的生命力,既保留了傳統的底蘊,又展現了當代的活力。

    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時刻,莫過於「大會舞組曲」的響起。我們熱情地邀請台下的觀眾加入我們,手牽著手,圍成一個充滿歡樂的圓圈。在那一刻,語言不再是隔閡,文化差異也化為烏有,只有彼此真摯的歌聲與燦爛的笑容在自由地流動。

    這不僅僅是一場表演,更是一次心與心的交流,一次文化與文化的碰撞。我們驕傲地將臺灣原住民的熱情與生命力,融入每一段旋律,每一個舞步。在【Nā Hana Pākuʻi】的舞台上,我們不僅分享了傳統,更展現了當代的創造力與開放的心態。
  • View More
    夏威夷

    【樂舞交流】13th太平洋藝術節 - 在歌舞交織中,感受島嶼的生命力

    時間:2024年6月12日(三)
    地點:Hawai'i Convention Center夏威夷會議中心
    攝影:曾芷婕Siko Lafin、劉芸汝Sawmah Panay
    文字: 黃頌恩Siyo Raway、林偉恩 Kui Karesengan

        

       



    在熱情的夏威夷,一場充滿活力與色彩的太平洋舞蹈與歌謠分享工作坊,將我們的心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來自各地的學生、樂手、舞蹈團,以及所有對太平洋文化懷抱熱忱的朋友們齊聚一堂,共同沉浸在這片充滿生命力的樂土之中。

    工作坊別開生面地將男女分組教學,引領我們深入探索不同島嶼的獨特舞蹈語彙。男士們跟隨著斐濟的Meke舞曲,體驗那充滿力量與節奏的海洋律動,每一個快速而複雜的動作,都彷彿再現著男人們在海上搏擊風浪的英姿。同時,他們也學習了大溪地的傳統舞蹈,在奔放的舞步中,展現力與美的完美結合。

    女士們則沉醉在馬克薩斯群島的Hakamanu舞的優雅之中。舞者們以柔軟的身軀和靈活的髮絲,如同海浪般翻湧起伏,又如同飛鳥般輕盈翱翔,精妙地模仿著大自然的奇幻景象。更令人驚喜的是,我們也一同學習了臺灣達悟族的舞蹈,同樣以肢體的語言,訴說著海洋的壯闊與飛魚的靈動。那一刻,不同地域的文化,卻在模仿自然的共通語言中,產生了奇妙的共鳴。

    當夜幕降臨,會議室中央的空地,則成為了 cultures 匯聚的舞台。大家圍成一個溫暖的圓圈,來自夏威夷的悠揚旋律、大溪地的熱情節奏、紐西蘭的古老吟唱、復活節島的神秘之音,此起彼伏,交織成一首動人的太平洋交響曲。吉他、烏克麗麗、鼓聲、打擊樂,不同的樂器,卻共同奏響了對生命的熱愛。

    最令人難忘的是,我們也藉由這個珍貴的機會,向來自各地的朋友分享了臺灣東部阿美族的生活歌謠——「Tenas 沾醬歌」。那質樸而充滿生活氣息的旋律,立刻引起了現場熱烈的迴響,大家紛紛跟著哼唱,氣氛快樂而溫馨。

    這場充滿活力的歌舞分享,不僅讓我們學習了眾多太平洋島嶼的傳統藝術,更在彼此的歌聲與舞步中,感受到不同文化間那份共通的熱情與生命力。我們深信,文化交流的魅力,就在於這種跨越語言、直抵人心的情感共鳴。

     
  • View More
    夏威夷

    【文化工作坊】13th太平洋藝術節 - 生命的道路,由我們自行掌舵

    時間:2024年6月11日(二)
    地點:Hawai'i Convention Center夏威夷會議中心
    攝影:曾芷婕Siko Lafin、劉芸汝Sawmah Panay
    文字:慕里諾恩•達里拉旦Mulinung Taliladang、魏瓊玉Dongi Putal、黃頌恩Siyo Raway

        

       



    在太平洋藝術節系列講座論壇中,其中一場次工作坊「Te Va'a e te Whenua: Support for the "Va'a"(canoe) on the "UNESC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邀請到兩位來自Tahit(i大溪地)的長輩,Mr.Heifara Doudoute與Mr.Edgar Teheipauaotaipi Tetahiotupa,講述Tahiti的Va'a傳統木舟所建構的世界觀與生命價值。

    Va'a不只是船,也等同於他們所生活的陸地,海則是他們的道路,透過Va'a與島嶼之間的關係帶出創世故事,以及在Va'a上常會看見的圖像來認識Tahiti重要的文化象徵,每個家族都會有Va'a,所有人都倚靠著Va'a生活著,Va'a是起源,也是與過去的連結。

    「你的Va'a會告訴你來自哪裡,以及你是誰」

    在下半場長者也接著感嘆說道:「我們曾被法國殖民,許多文化被迫改變,並且被迫學習他們的歷史及語言,現今仍受影響,但那些歷史及語言都與我們無關,我們應該要學習了解的是自己的歷史文化」,並且道出許多外來專家學者到此處紀錄當地文化後,逕行出版或公開發表相關資訊做為大眾參考文獻,在這「被代言」的過程中漸漸消去了文化其中重要的含義與精神。

    長者用族語勉勵青年與在場所有參與者,應該由我們自己定義我們是誰,由我們自己來發聲,而不是讓別人告訴我們,我們的文化是什麼,不要空等著世界會自己改變,我們自己就是改變的起源,由我們自己掌握敘事的主權。

    最後長者期許著,終有一天可以將Va'a傳統木舟對於大溪地人的生命哲學與概念,收錄至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而且是讓大溪地人用自己的方式與話語詮釋自身文化與價值,不再讓主流世界去定義一個族群。
  • View More
    夏威夷

    【文化工作坊】13th太平洋藝術節 - 在古老旋律與文化共鳴中,遇見真實的Mana

    時間:2024年6月11日(二)
    地點:Hawai'i Convention Center夏威夷會議中心
    攝影:曾芷婕Siko Lafin、劉芸汝Sawmah Panay
    文字: 林偉恩 Kui Karesengan、黃頌恩 Siyo Raway

        

                 

        

       



    在陽光灑落的夏威夷會議中心,我們再次開啟了一段珍貴的文化探索之旅。這一次,我們的團隊分頭深入兩個迷人的世界:一邊跟隨大溪提的航海家,聆聽他們世代相傳的星辰導航術,感受人類與海洋的深刻連結;另一邊,則沉浸在紐西蘭毛利族群的古老樂音之中。

    在毛利傳統樂器 (Taonga pūoro) 工作坊裡,時間彷彿緩慢了下來。透過老師與學生的細心引導與動人演奏,我們得以觸摸並聆聽那些承載著族群歷史與靈魂的樂器。

    Porotiti,這個由繩線與木片串接而成的精巧樂器,不僅能發出如風呼嘯般的聲音,更蘊含著療癒的力量。當演奏者輕柔地拉動繩線,感受木片的旋轉,指尖的律動彷彿也鬆開了身體的束縛,帶來關節的舒緩。搭配呼吸,與 Porotiti的旋轉共鳴,更是一場身心靈的靜謐冥想。毛利族人相信,Porotiti的振動能平衡與淨化心靈,在臉龐與胸前輕輕拉動時,帶來和諧與安寧。

    而獨特的 Pūtōrino,則以其三個吹孔,吟唱著父親、母親與孩子的古老歌謠。寬厚的孔洞吹出如喇叭般的雄渾之聲,側吹時則轉為如長笛般溫柔的女音。儘管音域有限,Pūtōrino卻能與傳統歌謠交織出豐富的情感,直抵人心深處。課後,我們圍繞著老師們,渴望更深入地了解每一件樂器的奧秘,探尋其背後的文化價值與內涵。我們也興奮地分享了台灣原住民族的傳統樂器與阿美族的古老歌謠,在彼此的旋律中,深刻體會到「文化即是生活」的真諦。

    下午,Taipa Kapa Haka (Taipa Area School) 的演出,則將我們帶入一個充滿力量與熱情的毛利文化盛宴。這群由 Latoya Graham 老師指導的紐西蘭中學生,以充滿活力的動作歌曲 (Waiata ā-ringa)、莊嚴的傳統吟詠 (Mōteatea) 以及悠揚的木吉他伴奏,生動地演繹了毛利祖先 (Tupuna) 從古老的 Hawaiki 航向 Aotearoa (紐西蘭) 的史詩旅程。

    每一位學生的舞姿都充滿力量,歌聲都飽含情感,更令人動容的是他們眼中那份真摯的熱情,渴望將自己的文化分享給世界。他們的真誠深深打動了現場的每一位觀眾,演出結束時,全場起立鼓掌,那份感動至今仍迴盪在我們心中。

    這兩場沉浸式的毛利文化體驗,不僅在知識與情感上給予我們豐盛的滋養,更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毛利族群強大的自信心與堅韌的自我認同感。那份美麗的「mana」精神——一種與生俱來的力量、尊嚴與連結——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與尊敬。
  • View More
    夏威夷

    【文化論壇】13th太平洋藝術節 - 與太平洋島嶼共舞,為氣候變遷發聲

    時間:2024年6月13日(四)
    地點:Hawai'i Convention Center夏威夷會議中心
    攝影:曾芷婕Siko Lafin、劉芸汝Sawmah Panay
    文字:慕里諾恩•達里拉旦Mulinung Taliladang、魏瓊玉Dongi Putal

        

         

        

        

    在太平洋藝術節中,一場名為【Ola Moananuiākea】的太平洋生活論壇,以沉痛卻迫切的「海平面上升與難民」為題,凝聚了來自吐瓦魯、馬紹爾群島、所羅門群島、吉里巴斯等國家的代表。我們深知,氣候變遷不僅是科學議題,更是牽動無數家園與文化的生存危機。

    在那場論壇上,一個特別的身影深深觸動了我們的心——來自夏威夷卡美哈美哈學校的學生們。他們以古老而優美的夏威夷舞蹈,化為無聲的語言,述說著氣候變遷對家園的威脅。那不僅是一場表演,更是一份來自太平洋的心聲,一份對土地與文化的深切呼喚。

    透過這次珍貴的機會,我們與這所令人敬佩的教育機構——卡美哈美哈學校,有了更深入的交流。這所夏威夷最大的教育體系,也是美國最大的獨立教育系統,肩負著培育夏威夷原住民下一代的重責大任。副校長 Kehau Glassco 親切地向我們介紹了學校的願景:從幼兒園到高中,卡美哈美哈學校提供高品質的教育,不僅傳承夏威夷的傳統文化價值觀,更致力於培養具備現代技能的領袖和社區服務者。他們堅信,唯有讓孩子們在每一個階段都獲得支持,才能在現代社會中成功融合傳統與創新。

    今年三月,卡美哈美哈學校更在檀香山集結了超過 200 位國際青年,與世界原住民族教育國際理事會 (WIPCE) 共同舉辦了世界原住民族教育會議,發布了重要的原住民族青年宣言,為教育與未來擘畫嶄新的願景。

    卡美哈美哈學校的影響力不僅限於歐胡島,更遍及夏威夷州的其他島嶼,包括大島和茂宜島。然而,去年八月,一場因氣候變遷引發的無情野火,重創了茂宜島的拉海納,吞噬了無數家園與設施,也包括當地的卡美哈美哈三世國王學校。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卡美哈美哈學校及其相關機構展現了驚人的韌性與愛。他們動員所有人力與資源,不僅投入校舍的重建,更積極安頓當地居民的生活,全力協助拉海納社區的復原。他們堅定的信念是,絕不讓災害剝奪孩子們的受教權,期盼這片土地能早日重現昔日的生機。
  • View More 臺灣原住民族青年赴夏威夷文化交流學習
    夏威夷

    《夏威夷我們來了》

      
    時間:2024年6月5日(三)

    地點:桃園機場暨韓國ibis旅館

    攝影:曾芷婕Siko Lafin

    文字:王雅馨Kaljuy Vavilulja

    延續歷屆文化交流的學習與感動,我們從3月預備和特訓至今,今天即將出發前往夏威夷。

    太平洋藝術節(Festival of Pacific Arts & Culture)根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1970 年代,當時太平洋島國開始討論如何保護和促進其獨特文化特徵的必要性,不僅保存了傳統藝術和文化,也為當代太平洋島國藝術家提供了表達創造力和解決當代問題的平台,並強調保護和祝福太平洋島國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為了在交流中完整呈現音樂與舞蹈,我們把握任何練習的時間,期待在夏威夷遇見南島族群的家人們,期待這趟收穫之旅。